天龍八部與人間百態
 
金庸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總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金庸曾把其所創作的小說按名稱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其中,號稱「射雕三部曲」的《射雕英雄傳(1957)》、《神鵰俠侶(1959)》以及《倚天屠龍記(1961)》,特別著稱。而射雕首部曲的《射雕英雄傳》厥為其成名代表作,被稱為「俠文化的歌頌」,並於射雕二部曲《神鵰俠侶》中,立有「俠之大者」一章,將原本「大俠」內涵之單純「行俠仗義、濟弱扶傾」擴張成「為國為民、奮不顧身」。
 
至於《天龍八部(1963)》,金庸原本似意欲以佛教天、龍等八種神道精怪來描述世間人物的千樣百態。因此,《天龍八部》一開始就〈釋名〉: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羅迦。
 
喬峰身為丐幫幫主,義氣豪邁、胸襟開闊、行俠仗義、仁義為懷,但造化弄人,在漢賊不兩立的年代,身世竟非正宗漢宋,而為契丹胡遼,並且遭到康敏的構陷戕害、中原眾人的無端排擠,實早已注定其一生悲劇的命運,惟其不拘小節的豪俠氣概,終較大俠郭靖,令人傾慕;而其與段譽、虛竹間的兄弟義氣;其與阿朱、阿紫姊妹間的情愛糾葛;其與慕容復父子的仇恨怨懟;乃至於小說裡大理段譽與姑蘇王語嫣、少林虛竹與西夏公主等各個眾人的描述,均堪稱活靈活現,終於成就《天龍八部》描寫人間百態、萬千面貌的多采景象。
 
以故,金庸的好友科幻小說家倪匡便曾評論道:『論故事之離奇曲折,人物之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想像力之豐富,《天龍八部》在金庸所有其他作品之上』、『「英雄」必需是人,人一定有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不會受任何桎梏而改變』、『《天龍八部》是金庸作品極其特出的一部小說,在武俠小說中的地位,堪稱第一,在金庸作品之中,排位第二』。
 
金庸自己在〈釋名〉最末亦言:『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歡喜和悲苦。這部小說裡沒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這個佛經名詞,以象徵一些現世人物,就像「水滸」中有母夜叉孫二娘、摩雲金翅歐鵬』。
 
天龍八部與「三毒」貪嗔癡
 
有人從佛法「三毒」貪嗔癡的角度出發,將三位主角認為是「貪嗔癡」的代表,頗有見地,以下,即據此來探討「向來痴從此醉」的段譽、「任人算由人擺」的虛竹及「豪氣壯英雄淚」的喬峰三種主角不同人物面貌。
 
「向來痴從此醉」的段譽
 
段譽的一生堪稱是享盡榮華富貴,段譽含著金湯匙出生,身為大理王國「鎮南王」世子,並為大理王國唯一的王位繼承人,最後更是抱得王語嫣這個神仙姊姊美人歸,就連在天龍八部裡的絕技「凌波微步」及「六脈神劍」(內功則是「北冥神功」),都是那麼的優雅從容、富麗堂皇,也怪不得段譽堪稱是「向來痴從此醉」的人生類型。尤其是,段譽癡癡追隨王語嫣神仙姊姊的身形、形影不離,癡心守護,最後終於贏得美人芳心,枯井定情,其堪稱是喜樂至極,自稱為畢生最大心願,別無第二心願,即使讓其做神仙、做羅漢都不願替換。
 
段譽對於王語嫣的痴情追隨、無欲所求,直到最後終於蒙獲王語嫣青睞,自然仍是「向來痴從此醉」的樣貌。相對的,號稱大燕王孫的慕容復,痴迷於不可知不可得的權勢慾望當中,卻忽略身旁最值得痴心守護的美人眷伴,最後終因權勢名利妄想而以權令智昏癡呆收場,則堪稱是三毒「貪嗔痴」中毒最深之人。當然,二人都是「貪」,只不過,一個「愛江山」,一個「愛美人」,如此而已。
 
「由人算任人擺」的虛竹
 
至於虛竹,則為少林方丈玄慈及四大惡人中「無惡不作」葉二娘的兒子,但卻自幼即被蕭峰之父蕭遠山奪去,偷偷放回少林寺,讓少林僧眾誤為棄嬰而扶養成人。其恪遵佛家一切清規戒律,卻誤打誤撞、無意之中解開「珍瓏棋局」,被迫改為拜入逍遙派中,並被廢棄少林功力、獲得無崖子傳授畢生70餘年的內功「北冥神功」,然後,又從天山童姥處學得逍遙派絕技「天山折梅手」及「天山絕陽掌」、被迫破了各種佛家戒律。
 
其實,虛竹一生堪稱由人操算、任人擺佈,因此,「由人算任人擺」的比擬,正是恰如其份,縱令其日後與夢中情人夢姑(即西夏銀川公)相會重逢,其實也是因為出於段譽的慫恿,才因緣際會與眾人同赴西夏參與駙馬選會時,因三句問答而與其夢中情人夢姑正式重會。當然,其中不無強調佛教「萬法緣生」之理,也不無指出「痴迷成性」之處。
 
「豪氣壯英雄淚」的喬峰
 
喬峰師出少林寺玄苦大師,原為丐幫幫主,絕技為「降龍十八掌」及「打狗棒法」。為人意氣豪邁、胸襟開闊、義薄雲天、恩怨分明、喜交朋友,嗜愛喝酒,卻千杯不醉,也因此結交了段譽與虛竹二位義姓兄弟。在《天龍八部》裡,喬峰堪稱徹底是個悲劇英雄、悲劇人物,蓋:縱令其豪氣干雲、英雄萬千,最終仍是與虛竹、段譽類似,躲不過身世命運的擺佈。喬峰心中所認定的「大惡人」與「大恩人」,意想不到,到了後來,竟發現都是同一人:其生父蕭遠山。回想當初,固然是慕容復父親慕容博的野心操弄刻意造成了燕門關外的血腥悲劇,但到後來卻只因蕭遠山當時的一時的復仇之念縈繞腦際,終於造就了喬峰與虛竹的悲劇命運,因而使喬峰在胡漢不兩立的歷史社會背景當中,無法存立。
 
最後,面對一生悲苦、未能保住愛人,縱有蓋世武功,亦無法平息戰禍,最終,只能於燕門關外以斷箭自盡,藉此換取宋遼的百姓和平以及成全君臣之義,堪稱「嗔勢過足癮」,自然是「豪氣壯英雄淚」,誠只能令人欷噓不已。
 
從《天龍八部》的人間百態到《佛法》的眾生平等
 
按金庸原本有意假借佛教「天龍八部」八種神道精怪的說法來描述劇中的各位主角人物,藉以刻劃人物的百態樣貌、人性的千萬變化。
 
然而,儘管《天龍八部》裡各個人物均各自有其特殊面貌與性格、顯現「人間百態」的景象,但佛教對於此等人間百態、萬千面貌所抱持的觀點,卻是「眾生平等」,亦即,佛教生命觀的基調是「眾生平等」,在這一基礎上,佛教乃提出「不殺生」的生命實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佛家的根本觀念,佛家為此提出了「不殺生」的戒律要求,成為約束佛教徒的第一大戒。殺生,指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是佛教十惡戒之第一戒,佛教最基本的五戒第一。《大智度論》卷13說:「諸罪當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珍惜生命,是佛家的第一要求。如果觸犯此戒,滅絕人畜生命,不論親自殺,還是讓他人殺,都屬同罪,死後將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即使生於人間,亦要遭受多病、短命兩大惡報。不殺生的理由有二,一是慈悲心,二是避免殺生惡業。這是佛教徒最 重要的實踐德目,為所有流派所共。
 
如同《佛法》面對「人間百態」一貫的態度都是「眾生平等」,相類似的,《刑法》也是立基於現在自由法治國的原則,採取「平等原則」,讓人人自主,同時人人平等,換言之,《刑法》基本上也是根據「平等原則」來看待每個行為人。只不過,對於行為人的面貌如何看待、對待,亦即,《刑法》上預設的「人類圖像」為何,相對的,則可能會隨著時代、區域、社會、文化的不同,而略有差異。
 
從《佛法》的眾生平等談《刑法》的人類圖像
 
按所謂的「人類圖像」,是從德文「Menschenbild」翻譯而來,論者並有直接翻譯成「眾生相」者,其與佛教所稱「眾生相」頗有概念互通之處,主要係指,不帶價值判斷的事物所呈現的輪廓樣貌,其在法學上則是指稱,法律對於人的預設或假設的想像樣貌究竟為何?不過,必須說明的是,「人類圖像」並無固定不變的形貌,而是可能會隨著不同時間、地域而變化的概念,會因特定的世界觀、文化價值觀而受到影響,但會因基本設定而有根本的底限在。
 
其實,從《天龍八部》裡論及人間百態,一再強調喬峰、虛竹及段譽吾等芸芸眾生「其實都只是凡人」,〈佛法〉向來均以「眾生平等」看待,願意對世人採取寬容對待的基本態度,對照《刑法》「謙抑思想」的基本立場來看,實在亦不宜對於現今的凡人苛求太高,要求完全盡到「風險控管」的義務,似較所宜。
  
要言之,儘管《天龍八部》裡人間百態、萬千面貌,如同前述,一再強調喬峰、虛竹及段譽等芸芸眾生「其實都只是凡人」,〈佛法〉向來均以「眾生平等」看待,對世人採取寬容對待的基本態度,因此,所剩者為,〈刑法〉如何看待《天龍八部》裡人間百態、喬峰、虛竹及段譽等芸芸眾生了。此處,可以這樣看,〈刑法〉與〈佛法〉都是一樣,都是「眾生平等」,自己造業自己受。
 
法律文學縱橫談,藝術哲理在其間
咆哮山莊人為故,天龍八部在人間 
 
本文原發表於2007.12.14 著作權所有違法必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 Lee 的頭像
    Dr. Lee

    Dr. Lee的部落格

    Dr.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